大数据让陪标专业户无处藏身
现在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工程项目都要进建委报备,据某省工程建设招标投标管理办公室大数据统计,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事,有些单位一年投标数量在400多次,光报名费就花了几十万,一个小标也没有中,连续多年都是这样的情况,他们是怎么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生存下来的?而有些单位,不投标则已,一投必中,这些单位就被建设主管部门列入异常名单,重点观注对象,用行业的话就是他们是陪标专业户、标王。
陪标专业户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招标人需要的,根据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法,投标人低于三家,其竞争性不足,要求重新开展招标工作,因此,防止投标人不足,一些招标人会找一些陪标专业户参与陪标,第二种是投标方的,在一些大型工程建设项目中,一些不法分子,为了中标,找许多陪标专业户参与围标,其手段之一就是让其想要中标的单位价格得分最高。当然陪标不是免费的,对于不同的工程,茶水钱是不同的,对于利润丰厚的项目来说,花点茶水钱也是值得的。
2020年8月11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发布《深挖彻查招投标领域腐败问题》,要求整治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紧盯围标串标、出借资质、非法转包、违法分包等行为,紧盯招标代理公司,对“陪标专业户”、“标王”等特殊主体予以坚决打击。
对此,各省市纷纷发文,采取措施,如成都市住建委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招标投标活动主体行为持续深化系统治理优化营商环境的通知》,密切关注“陪标专业户”;湖南省住建城乡建设厅召开全省住建领域招投标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会议,对中标率异常低、涉嫌围标串标的“陪标专业户”,对中标率异常高、涉嫌操纵投标和出借资质的“标王”,给予重点关注、分批核查;中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房屋市政工程招投标相关主体行为规范的通知,密切关注中标率异常低、不以中标为目的投标的“陪标专业户”,提前发现围标串标高风险迹象,着手开展调查处理工作。
各位,您陪标没?